主持人:
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對標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荊州市委、市政府組織編制了《荊州市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今天,市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將對《規劃綱要》進行解讀,并回答記者朋友們的提問。
出席今天發布會的有:市政府副秘書長余橋先生,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李靜芹女士,市水利和湖泊局黨組書記、局長郭奉義先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王婷先生。
應邀參加新聞發布會的有省、市主流新聞媒體的記者朋友們。歡迎大家!
首先,請市政府副秘書長余橋先生對《荊州市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進行解讀。
市政府副秘書長余橋同志: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決策部署,立足建設江漢平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新使命,對標全省規劃,市委、市政府組織編制了《荊州市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
《規劃綱要》對標省委決策部署,突出荊州特色,強化問題導向,注重規劃實施。主要從現狀基礎,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底線管控,發展指引,支撐體系,規劃實施等六個方面為荊州描繪了發展藍圖。
一是深化市情認識強化問題導向,統籌發展和安全。《規劃綱要》圍繞自然地理條件、經濟社會發展、農業基礎、文化旅游、用地和城鎮建設、交通物流條件等方面的現狀進行分析,梳理出“水、糧、文、運”四個方面的特殊優勢:水域面積占國土面積近1/3,長江徑流里程占全省 45.6%,是我國內陸水域最廣、水網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糧食總產常年保持在 90億斤以上,油菜籽、淡水產品產量居全國地市之首,被譽為“魚米之鄉、中部糧倉”;楚文化的發祥地、三國文化的薈萃地、紅色文化的富集地、長江文化的展示地,是首批 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北煤南運大通道浩吉鐵路、焦柳鐵路與長江、滬渝高速與多條南北大通道形成“十”字交叉,多式聯運特別是鐵水聯運發達。聚焦“城、產、運、水”四個短板不足:中心城區偏居市域西北、全域輻射帶動能力不強,縣域偏弱;工業總量不足,農業大而不強,產業化水平不高;綜合交通短板突出,東西向鐵路等級、密度不夠,南北向公路不暢,過江通道密度為全省1/3,全域沒有時速350公里高鐵;流域水安全風險大、水環境安全脆弱等。荊州在發展中的保護任務艱巨,除水安全、水環境安全、生態安全、糧食安全等底線外,還承擔了分蓄洪區、文保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大使命,總結出荊州要在發展中突出保護的重大使命,統籌發展和安全。
二是以流域綜合治理確保江河安瀾,守住安全底線。荊州河湖眾多,水網密布,水系發達,水資源十分豐富。水是最大的資源,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和基礎保障,同時也帶來水安全風險和水環境壓力。萬里長江,險在荊江,治荊楚必先治水。水的問題表象在江河,根子在流域。流域安全問題,對荊州來說尤為重要,編制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意義更加重大?!兑巹澗V要》對照全省流域綜合治理“底圖單元”,將長江一級流域和四湖、荊南四河、沮漳河二級流域片區細化為7個三級流域片區,明確要守住江河湖庫防洪安全、城市內澇防治安全、區域供水安全等水安全底線,河湖水質優良、飲用水水源地安全等水環境安全底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等糧食安全底線,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安全底線,文保區、歷史文化街區等文物安全底線,并逐一制定負面管控清單。
三是以高質量發展引領示范區建設,統籌四化發展。省第十二次黨代會要求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以四化同步發展探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有效舉措,賦予荊州建設江漢平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戰略定位?!兑巹澗V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將流域綜合治理作為荊州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前提,堅持以水為媒、以水塑形、以水促產、以水安城、以水鑄魂,以流域綜合治理定空間規模與結構、定產業類型與布局、定城鎮形態與功能、定文化本源與呈現、定交通組織方式、定資源要素量質、定生態環境容量,統籌推進四化同步發展,以主攻農產品交易與集散基地、大宗商品鐵水聯運樞紐、荊楚文化保護傳承示范區、江漢平原生態宜居城市四大目標,推動荊州建設江漢平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成勢見效。
四是探索江漢平原高質量發展新路,強化發展指引。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道路,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路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設江漢平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必然選擇?!兑巹澗V要》從發展指引的角度,針對荊州市發展不夠,量小勢弱的主要矛盾,提出要推進以工業優先的四化同步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目標是建設江漢平原先進制造業中心;重點實施綠色智能引領工程、產業鏈協同發展、技改提能強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工程。推進信息化,目標是數字化轉型取得顯著成效;重點是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深化數字政府建設,加強“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推動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生態等方面建設。推進新型城鎮化,目標是力爭到2025年實現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2%,打造長江中游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標桿地、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重點是統籌流域安全與城鎮發展,加快推進蓄滯洪區優化調整和建設;深化都市圈一體化實踐,推動“八同”,共建宜荊荊都市圈;提升中心城區能級,建設江漢平原生態宜居城市;明確縣城目標定位,差異化引導縣城發展;分類建設一批特色強鎮,高質量建設特色小鎮。推進農業現代化,目標是打造全國一流、功能完備、帶動力強的農產品交易與集散基地,農業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重點是推進建設國家級荊州農產品交易及集散基地,建設華中淡水漁都、華中預制菜之都、華中農產品冷鏈物流城及國家應急保供基地;推動農村產業發展、突出科技創新賦能,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
五是著力提升支撐體系能力和水平,強化發展保障。提升支撐體系的能力、水平和體系化建設程度,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基礎與保障?!兑巹澗V要》提出通過提升綜合交通體系、現代物流體系,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暢通流動,鏈接全國統一大市場;通過加強教育、科技、人才建設相結合的教育科技人才體系,強化四化同步發展的動力;通過加強能源供應、調整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來完善新型能源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通過加強荊楚文化保護傳承和建設,堅定文化自信,壯大文旅產業,打造長江國家文化公園荊楚文化地標、長江荊楚文明傳承創新國家典范、中國荊楚文化旅游目的地。
六是加強黨的領導強化保障措施,推進規劃實施。《規劃綱要》描繪的是藍圖,實施才能變成施工圖、實景圖。下一步,將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建立市委領導下的規劃實施、協調、監督組織體系,切實發揮各級黨組織在規劃編制、實施中的領導作用,動員和引導全社會力量共同推進規劃落實。組織縣級規劃和專項規劃編制,完善規劃體系;圍繞規劃重點任務,形成落實清單,強化考核評估,保障《規劃綱要》能夠落實落地落細。編制實施《規劃綱要》的意義不只在當代,更在未來,我們必須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全力以赴推動江漢平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
謝謝大家!
主持人:
接下來進入記者問答環節,請記者朋友提問前通報所在媒體機構的名稱。請大家舉手示意。
荊州廣播電視臺記者:
我是荊州廣電的記者。請問我市將如何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工作,把藍圖變成施工圖、實景圖?
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李靜芹:
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一分謀劃,九分落實。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規劃綱要》的推進實施,多次研究和部署,要求以細的措施、實的工作、高的效率,確保規劃綱要落地,并取得成效。
一是強化領導,制度化推進。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全市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和四大主攻目標指揮部,制定了工作運行機制,領導小組每季度召開一次會議,領導小組辦公室每月召開一次會議,研究部署工作。不定期召開專題會,協調解決相關問題,推進規劃實施。
二是細化措施,清單化推進。將《規劃綱要》確定的安全底線、重要任務、主要指標、重大項目等內容,細化成負面管控清單、正面激勵清單、重點項目清單和重大政策爭取清單等,實行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推動清單可操作、能落地。同時,制定年度工作要點,明確責任分工,強力推進。
三是市縣同步,一體化推進。在規劃綱要的統領下,我們結合宜荊荊都市圈規劃,編制了“四大主攻目標”、交通物流、強縣工程等9個專項規劃。同時,指導縣市編制本級規劃,中心城區制定落實市級規劃的實施方案,市直部門制定重點任務計劃。通過這些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做到全市一盤棋,全域一體化推進落地。
四是嚴格考評,責任化推進。參照省里的做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荊州市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評價考核辦法》,圍繞安全管控負面清單和四化同步發展正面清單,明確責任主體,進一步細化、量化任務,嚴格考評。領導小組辦公室開展督導檢查,對落實情況進行專項督辦。市紀委加強監督保障,對“五條安全底線”“四化同步”等重點強化監督,推動落實。
通過這些措施,我們將規劃藍圖正在一步一步形成施工圖,變成荊州高質量發展的實景圖。
謝謝大家。
主持人:
請媒體朋友們繼續提問,請舉手示意。
荊州日報記者:
我是荊州日報的記者。“治荊楚必先治水”,荊州的發展跟“水”息息相關,請問我市如何加強水利工程補短板項目建設,守住流域安全底線?
市水利和湖泊局黨組書記、局長郭奉義:
謝謝記者朋友的提問。荊州是水利大市、環湖要地,自古荊楚多水患。正如這位記者朋友所說,治荊楚必先治水。經過建國70多年,一代代人的努力,我們荊州防御外洪、內澇、旱災等水利基礎設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已經實現由“水患”到“水利”質的飛躍。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專門提出了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的統籌發展重大命題和決策部署,形成了規劃綱要。我們作為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的主力軍,全程參與了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下一步就是如何抓落實。當下存在的水利短板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江河堤防建設還存在短板。“江河安瀾”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關大門”的難題還沒有得到保障。例如松滋江堤還有51.2公里的空缺,堤防等級還遠遠滿足不了長江防洪需要;荊南四河堤防尚有209千米堤防未進行整險加固治理。同時,三峽水庫運行之后,近二十年來實踐證明,江堤崩岸反而增加了。
二是分蓄洪區建設需提檔升級。荊州有兩個全國著名的分蓄洪區:江南的荊江分蓄洪區和江北的洪湖分蓄洪區。荊江分蓄洪區從新中國成立初期1952年建成以來,后續的許多工程還沒有完善;洪湖分蓄洪區自建成同樣如此。同時,經濟社會發展很多重大項目都要考慮現實基礎,這兩地的民眾舍小家為大家,做出了巨大貢獻。
三是排澇旱災體系需完善提升。排澇一條線,抗旱一大片。2016年的外洪,特別是2020年的內澇,江南三縣市和江北四湖地區深受影響,造成了重大損失。去年跨季節的旱災也影響巨大。因此,我們的水資源如何得到充分優化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要保證滿足生活、生產、生態的需要。
四是信息化建設還存在不足。根本原因不是技術手段跟不上,而是研究投入不足。國家、省里高度重視水利信息化建設,從水利部到水利廳均作出了重要指示,我們要加以重視,力爭加入國家“數字孿生”水利網絡,加快推進建設數字孿生流域,構建智慧水利體系。
下一步,我們將以重大政策、重大項目、重大工程為抓手,加快補齊流域綜合治理的水利工程建設短板,扎實推進水安全、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的“四水共治”,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加強流域風險防控,健全防洪體系建設,重點實施長江干流堤防提檔升級;二是加強民生水利建設,助力鄉村振興,重點實施9個大型灌區、13個中型灌區新建擴建;三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維護河湖健康,重點實施“荊楚安瀾”水網建設和“洞庭湖四湖水系”綜合整治;四是加強信息化建設,構建智慧流域,重點實施科學調度、應急調度和對接國家“智慧水利”一盤棋;五是加強行業法治建設,提高監管水平,重點實施法治監督和安全管控。
萬里長江、險在荊江。下一步,我們要將“險在荊江”變成“美在荊江”,再變成“富在荊江”,最終實現“強在荊江”的美好愿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以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為基礎,推進以工業優先的“四化同步”發展,我們堅決做到防洪保平安、抗旱保供水、調水保生態,減災保發展,不潰一堤、不垮一壩、不亡一人,為荊州建設江漢平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做出水利人應有的貢獻。
主持人:
請媒體朋友們繼續提問,請舉手示意。
湖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我是湖北廣播電視臺的記者。請問《荊州市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有哪些創新和特色?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王婷:
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確實是以全新的思維、創新的方法來組織編制的,有很多亮點和特色。
一是體現了多規合一。《規劃綱要》第一次提出以理想空間結構為統領,帶動用地布局有序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與空間布局相適應、相統一。明確守護“東湖西山、一江貫穿”的自然生態結構,建構“一帶一核,三區聯動”的城鎮空間格局。在編制的方法上突破了以前單一目標的規劃原則,多種目標統一相平衡,整合了國土空間規劃、流域治理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等多個規劃方法和規劃內容,進行疊加運用,是生態、生產、生活的統一,體現了規劃編制方法上的創新,為實現“一張藍圖繪到底”提供了技術支撐。
二是發揮統籌作用。《規劃綱要》運用系統觀念、全局思維、統籌方法,以流域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地理單元,把資源的優勢、安全底線和發展目標、支撐體系落到流域的底圖單元上,用一張藍圖標定了建設江漢平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框架、原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規劃綱要》的編制實施,就是要發揮這個規劃的統籌作用,要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城鄉區域和資源環境,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統籌四化同步發展,以國土空間布局的有序,促進發展的有序。
三是突出了四大目標。《規劃綱要》立足農業基礎、沿江區位優勢、歷史文化優勢、水鄉古城的優勢,“四大優勢”明確了“四大主攻目標”,分別是農產品交易與集散基地、大宗商品鐵水聯運樞紐、荊楚文化保護傳承示范區、江漢平原生態宜居城市。推進四化同步發展是建設江漢平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基礎和支撐,既解決量的快速增長,也解決質的有效提升問題;主攻“四大目標”是發揮集聚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提升江漢平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動力、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目前,四大目標已成立了相應的指揮部,正在進一步的推進。
四是明確了安全底線。圍繞負面清單,《規劃綱要》明確了要守住安全底線的具體措施。積極對接“荊楚安瀾”現代水網建設,推進實施長江干支流堤防加固、河道整治等工程,增強城鄉一體化生產生活生態供水保障能力,提升流域綜合調節性能,逐步建成“安全高效、排灌自如循環通暢、水質優良、綠色智能、調控有序”的江漢平原現代水網,守住水安全底線;加快實施總投資 72.15 億元的長江荊江段及洪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項目,推進四湖流域河湖水網治理、荊南四河水環境綜合治理、洞庭湖四口水系綜合整治工程,促進洪澇海綿化、黑臭清潔化、雨水資源化,守住水環境安全底線;科學劃定“三區三線”,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新增基本農田71 萬畝,加快建設 337 萬畝高標準農田,守住糧食安全底線;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三線一單”管控要求,加強重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保護、濕地保護等工作,守住生態安全底線。
五是新增文物安全底線。荊州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全市有不可移動文物408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1處。《規劃綱要》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壓實市、區、鎮、村四級文物安全責任,守住文物安全底線。力爭把荊州打造成長江國家文化公園荊楚文化地標、長江荊楚文明傳承創新國家典范、中國荊楚文化旅游目的地。
六是新增了重大項目清單。對比以前的規劃,我們對重大項目清單提出了工程化、項目化、清單化的要求,圍繞打造農產品交易與集散基地、大宗商品鐵水聯運樞紐、荊楚文化保護傳承示范區、江漢平原生態宜居城市的四大目標,高水平、高標準、高質量謀劃儲備了一批重大項目,并且以清單的形式附在了規劃的后面,有利于下一步的實施。
謝謝大家。
主持人:
感謝四位發布人的介紹和解答,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答問環節就到這里。如果各位媒體朋友還有疑問,可以在新聞發布會結束后,進一步聯系相關單位進行采訪。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